千亿球友会·(中国)首页app

山东举行2023年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球友会体育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13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15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等介绍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由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王强荣主持。  今天,我们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坤道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董龙训先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张友道先生、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静女士介绍202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15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等介绍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由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王强荣主持。

  今天,我们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坤道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董龙训先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张友道先生、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静女士介绍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全省金融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部署,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球友会体育app免费下载,努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开新局建新功。

  (一)全力推动金融供给扩量调优。聚焦强工业、扩投资、拓消费、稳外贸等重点任务,积极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全省信贷供给持续保持“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成本降低”良好态势。2023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达21.6万亿元、1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7%,分别高于全国2.4个、1.6个百分点;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造业、涉农、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2%、13.42%、26.95%;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2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同比下降20BP。2023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5500.65亿元,同比增长7%。

  (二)全力推动金融服务扩面提质。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实施金融伙伴育苗、夯基、培优、成荫、护林五大工程,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和“十百千万”活动,组织全省115家主要金融机构高管和2209支金融服务团队结对52130家企业,建立“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说清”服务闭环机制。推动裕龙石化银团按项目推进时序有效满足融资需求,已累计投放532亿元。加强债券增信支持,指导省信用增进公司落地审批增信项目22个、规模达109.7亿元。

  (三)全力推动直接融资扩容增效。聚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组织调研培训等活动300余场,覆盖企业超8000家次。2023年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36家,排队及辅导企业16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422家。2023年全省新增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1.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03%。公募REITs实现破题。我省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全部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备案名单,打通“四板”转“三板”绿色通道。截至2023年末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企业8459家,帮助企业融资1732.96亿元。

  (四)全力推动保险服务扩围下沉。着力提升保险“助推器、稳定器、减震器”功能,不断丰富保险产品,拓展服务触角。2023年末,全省实现保费收入3641.15亿元,同比增长6.77%;保险赔付支出1311.11亿元,同比增长12.24%;农业保险等涉及社会民生的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农业保费收入达79.72亿元、同比增长14.69%。

  (一)大力推动地方金融对标提升。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印发《山东省地方金融“寻标对标 争创一流”行动方案》,推动制定省级首批14家和16市102家机构实施方案、政策支持方案、评估评价方案,对标机构高标定位、守正创新、跨越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14家省级对标机构整体呈现规模增加、效益提升、治理完善的良好态势。

  (二)持续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恒丰银行成功实现改革重组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修改完善农商银行改革方案,统筹推进省农信联社、农商银行改革,重点风险化解,建立二级法人体制,更好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推动发行25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增强资本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监管评估,修订、融资担保等监管制度,严格地方金融组织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创新实施地方金融组织优化提升“啄木鸟行动”,有效增强治理效能和风险抵御能力。大力推行数字化监管,行业“一票通”做法在全国推广。

  (四)积极推动数字金融惠企行动。紧盯企业融资难、融资周期长等突出问题,率先出台《山东省数字金融惠企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数智金融大脑构建、金融领域数据强基等“十项行动”攻坚突破。升级“金融伙伴”系统,已接通36个数源部门、204类数据资源,对企业信用进行“数字画像”,着力推动“一网通办”,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超过200万户、融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五)稳步推进区域金改试验区建设。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成果、投贷联动协同发力,截至2023年末累计发放“科创贷”97.9亿元、办理“科创贴”83.17亿元。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实现资源下沉、信息整合、模式创新三个突破,2023年新增贷款中涉农贷款占比为62.1%,高于批复前27.5个百分点。青岛市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位列第32位,较上期跃升4位。威海市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边申边建效果明显。

  (一)着力强化金融政策保障。强化政策供给,出台金融服务重点项目、产业链、数字惠企、工业经济等系列政策。创建“金融+发改”“金融+商务”“金融+科技”“金融+四进”“金融+市场监管”等协同机制,2023年主要金融机构向全省商务领域新增金融资金支持6410.1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8.45%。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三年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其在初创期、成长期融资难题。强化激励引导,开展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等评价工作,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促合力。

  (二)着力增强金融人才支撑。持续推进“金才培聚”计划,开展2023年齐鲁金融人才工程推荐工作,共选拔50名金融英才和150名金融之星,海外引才实现“零突破”。大力实施“金润工程”,建立人才金融“全链条”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省累计发放“人才贷”2178笔,贷款金额94.8亿元;“人才创业保险”为省内110余家人才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突破50亿元。

  (三)着力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落实“四早”要求,发挥“金安工程”探头作用,全方位监测重点领域风险,已覆盖各类企业308万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省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保持下降。严防风险边缘机构反弹劣变,央行评级高风险银行机构保持清零。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在平安中国建设考核中,我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4年位列一档、得分满分。

  2023年,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各项工作要求,精准有效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注重加强部门政策协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了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我分行通过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深化金融财政产业担保政策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挖潜信贷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金融运行呈现量增、面扩、质优、价降的良好态势。

  一是金融总量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2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连续56个、46个月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年分别增加2.35万亿元和1.48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69.6亿元和1679.4亿元,增量均为历史新高。二是获贷市场主体稳步增加。12月末,全省共有244.1万户市场主体得到贷款支持,比年初增加30万户。三是信贷投放稳定性不断增强。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8%,比2022年提高2.4个百分点。四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12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

  为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分行不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全年累计使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3361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全年兑付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22.7亿元。

  一是推动科技金融大力发展。建立常态化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印发《金融支持山东省科技型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创设80亿元科创和50亿元“专精特新”再贴现引导额度,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贴息支持。12月末,全省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0153.3亿元,同比增长14%。

  二是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增长。落实《山东省碳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年”和五大补短板专项行动,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工具箱和碳金融五大重点项目库,出台山东版“碳减排支持工具”。专列再贷款减碳引导额度,由省财政给予0.25个百分点的贴息。全年企业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5单、528.1亿元。12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7048亿元,同比增长45.7%。

  三是推动民营和普惠小微金融持续发力。出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措施,开展“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商会+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等专项行动,完善融资对接长效机制。1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56.1亿元,同比增长27%。

  四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金融加力提效。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等政策,依托山东省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将700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200个省级工业技改项目精准推送金融机构。12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712亿元,同比增长12.2%,近十年来增速首次超过全部贷款。

  五是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出台30余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创新开展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1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1532.4亿元,同比增长13.4%;美德积分相关贷款余额114.6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40%。

  六是推动房地产金融平稳合理增长。认真贯彻落实降低首付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各地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396万笔、1.64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调降利率,共计节约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450亿元。全年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158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4270亿元,同比分别多发放47.8亿元、265.6亿元。

  一是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扩容提质上持续用力。出台金融支持贸易外汇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开展“优质便利双百行”活动,推进便利化政策扩容提质增效。12月末,全省贸易外汇优质企业达2253家,较年初增加1325家。全年共办理便利化业务655亿美元,同比增长63%。

  二是在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上持续用力。稳妥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QFLP)业务成功落地,大力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全年共办理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业务14亿美元,累计为涉外企业办理融资业务约335亿美元,服务企业2141家。

  三是在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普及上持续用力。全面实施清单式管理,引导银行“一企一策”针对性定制汇率避险方案,对汇率避险业务“首办户”做好跟踪服务。全省涉外企业套保率为20%,首次办理企业3355家,同比多增236家。

  四是在跨境人民币推广使用上持续用力。聚焦东盟、“一带一路”等重点地区,聚焦大宗商品等重点领域,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辅导,增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意愿,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首办户”,全年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8.2%。

  一是持续强化支付管理服务。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思路,组织银行、支付机构改善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全省可受理外币兑换网点3682家。提升支付服务质效,拓展“移动支付+适老化”场景建设500余个,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6.7万个。深化涉赌涉诈“资金链”精准治理,协助公安机关冻结涉案账户3.8万户,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

  二是持续强化现金管理服务。深化济南、青岛数字人民币试点,两地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016万个,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的商户达86万个。扎实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鼓励商业银行以“零钱包”等形式提供零钞兑换、残币回收等服务。

  三是持续强化征信管理服务。常态化治理非法“征信修复”乱象,切实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优化征信查询服务,全年共向个人和企业分别提供查询服务841万次、27.6万次,同比分别增加114万次、3.6万次。

  下一步,我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精准有效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强化激励督导,做好“五篇大文章”。注重盘活存量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融资覆盖面、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强化“金融为民”理念,持续优化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请详细介绍下金融在服务民营企业融资方面有哪些经验?成效如何?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以扎实推动主题教育为抓手,以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为重点,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截至2023年末,全省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28825.44亿元,较年初增加1860.12亿元,同比多增561.25亿元。主要工作概括为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统筹联动。把解决民企融资急难愁盼作为主题教育“解难题、建新功”重要抓手,组织开展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走基层、摸实情、破难题,实现融资需求现场办理、立即办理、提。强化“金融+工商联”,征集形成1.1万家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累计走访5万余次,已为7194家企业融资5186.55亿元。

  二是强化政策供给。研究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融资、服务对接等系列政策措施,在信用保护、信用修复、信用增进等方面予以支持。2023年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中,民企占比超过八成,更多优质民营企业通过对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三是强化担保服务。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8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和融资担保余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2%、83%。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奖补支持、强化监管效能,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支小助微作用。截至2023年末小微企业、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分别为1627.57亿元,648.73亿元,二者合计占直接融资担保余额比重达到89.62%。

  四是强化专项攻坚。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实施融资扩面提质、金融产品创新、担保能力拓展“三大工程”,把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其中,针对个体工商户缺乏抵押担保难题,创新设立了113款个体工商户专属融资产品和22款融资担保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便利度。

  五是强化经验推广。大力推广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美德信用转化经验,拓展“美德+积分+金融”深度广度,推动乡村治理链接产业振兴,美德积分贯通金融服务,信用转化引导资金倾斜,实现信用有形有价、美德成善成金。截至2023年末,临沂市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工作已实现全市县区和镇街全覆盖,累计转化美德积分贷款104.42亿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请问山东省在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始终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实施方案,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金融资源供给,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0153.3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4个百分点。主要措施体现为“三个持续”: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制度框架。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提升科技信贷供给能力等7方面出台20条具体举措,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开展金融支持山东省科技型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强化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金融工具综合运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2023年,通过开展债券发行“双百攻坚行动”和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等,推动省内科技型企业发行56只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597.8亿元,通过IPO和再融资支持26家科技型企业融资201.4亿元。

  二是持续丰富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围绕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用足用好人民银行总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设立科技创新引导专项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2023年累计发放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141.6亿元、再贴现635.4亿元,全省共计956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获得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围绕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培育金融支持计划,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创新“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至2023年末,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273.4亿元,同比增长10.2%。围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省科技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打造“鲁科贷”品牌,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40%的贴息支持,对贷款本金损失最高给予90%比例的风险分担。2023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45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260亿元,同比增长超40%。

  三是持续探索创新路径,扎实推进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专班,制定《关于支持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科创贷”“投联贷”“科融贷”等74款科技型企业专项信贷产品,实现融资支持116亿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强化科技金融考核激励。至2023年末,济南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747.1亿元,同比增长40.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5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继续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一是将2024年确定为“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组织全省金融机构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质效,建立以知识产权、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综合支撑体系。二是大力推广“科融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创新积分贷”等金融产品,增加科创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三是强化与财政、科技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公共信息、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支持,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助力山东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山东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2023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推动辖区(不含青岛,下同)银行业保险业实现稳健运行,金融服务有效性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资产和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机构和功能布局更为合理,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2023年末,辖区银行业总资产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各项贷款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3%。银行业总负债15.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各项存款1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96%。保险业资产总额9182.14亿元,同比增长8.81%;提供风险保障640.72万亿元,同比增长83.13%。

  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推动信贷资源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配置,重点支持薄弱环节、重点领域。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732.94亿元,占全部增量的15.33%,居各行业之首;基建领域贷款1.8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907.41亿元,同比多增1047.09亿元;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06%、6.79%、20.5%,对新旧动能转换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1110.8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缓释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稳妥化解风险。2023年末,辖区账面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下降7.94亿元和0.14个百分点,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同时,辖区银行业拨备保持较高水平,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326.52亿元,较年初增加92.79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65.78%,有充足资源抵御风险。

  据悉,人民银行总行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请介绍一下山东省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金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为保障公众现金支付权利、切实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人民银行总行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按照总行工作部署,制定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组织开展经营主体全面摸排、强化宣传引导、优化现金服务等有力有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优化全省人民币现金收付环境。

  QY球友会体育新闻

  一是强化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经营主体全面摸排。组织商业银行进一步落实整治拒收现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累计对18.1万家经营主体现金收付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9.1万份,引导经营主体张贴支持现金支付标识6.3万个。同时,聚焦水电燃气、教育医疗球友会体育app免费下载、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涉民生重点场景,开展排查暗访,对拒收现金投诉举报线索及时进行核查处置,对已发生拒收现金行为的经营主体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巩固拒收现金违法共识。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组织商业银行以海报、折页、视频短片等形式开展网点厅堂阵地宣传、以及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等集中宣传活动。同时,依托电视、报纸、微信等开展线上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强化公众现金法偿观念,提升经营主体守法意识。截至2024年1月19日,累计开展各类整治拒收现金宣传6.8万次。

  三是提升现金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公众获得感。督促指导商业银行持续做好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现金服务,做好公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现金存取服务。对经营主体零钱不足、找零不便等情况,组织商业银行主动以“零钱包”等形式向经营主体提供零钞兑换、残币回收等现金服务,满足经营主体个性化需求,提升收现便利性。截至2024年1月19日,累计发放“零钱包”1.1万个,商业银行提供上门收款、配款2.8万次。针对春节新钞需求,组织开展“过新年、换新钱”活动,有效提升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

  下一步,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进一步推动落实经营主体全面摸排、政策宣传引导、优化现金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引导经营主体尊重公众现金支付选择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公众使用现金的获得感,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

  我省作为人口大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山东金融机构当前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并明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紧紧围绕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工作部署,持续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属地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截至2023年末,辖区(不含青岛,下同)养老金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9.5亿元,已积累358.2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一、聚焦养老“痛点”,持续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争取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首批落地山东,批筹国民养老山东省分公司,不断优化辖区养老保险金融服务。一是不断加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力度。针对我省新市民、灵活就业人群数量多等特点,引导辖区保险机构积极推广具有投保门槛低、缴费支取灵活等特性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自2022年3月试点以来累计保费收入2.15亿元。二是不断提升个人养老金居民推进精度。督促辖区保险公司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大个人养老金试点宣传和推广。自2022年11月在东营市开展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39万人。三是不断提高商业养老金试点覆盖广度。支持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立足定位、深入开展专业养老保险业务。2022年12月在山东首批试点以来,累计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2.1万户,销售相关产品金额5.4亿元。

  二、聚焦护老“堵点”,持续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发展。老龄群体对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需求十分迫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联动医保等部门从制度设计、产品设计、参与主体等方面,推动辖区长期护理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制度设计。联合医保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省直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从省级层面优化制度设计,为辖区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优化产品设计。指导相关保险公司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截至目前,辖内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项目覆盖人群3164.3万人。三是优化保险服务。鼓励保险行业结合自身专业运营能力,开发适合多样化护理需求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截至2023年末,辖区商业护理保险保费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76.9%。

  三、聚焦医养“难点”,持续推动“金融+养老社区”模式发展。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以金融服务衔接上下游养老与健康服务,着力打造支付有保险、照护有社区、看病有医院的医康养一体化生态圈。一是突出保险衔接,推动医养有机融合。指导保险公司聚焦“银发市场”,加快在山东养老产业布局,打造康养结合的服务闭环。目前辖区在建或者持续运营险资背景的养老服务项目有14项,提供养老床位5000多个。二是加大信贷供给,促进服务能力提升。指导银行机构围绕养老机构融资需求和特点,通过制定专门信贷政策、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养老项目信贷支持力度,目前辖区银行机构已支持养老项目百余个。三是搭建合作平台,促进银保精准对接。深化政银保战略合作,组织召开银保合作专题座谈会,共同研商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协作路径。加强与发改、民政等部门协商对接,为险资参与山东医养结合重大项目畅通信息渠道,牢牢把握养老产业发展“主动权”。

  刚才新闻发布辞中介绍,“威海绿色金改试验区边申边建效果明显”,请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威海市在申建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作为全省唯一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地市,近年来,我们牢记习“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紧盯国家双碳目标方向,积极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按照“边申报创建、边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深耕“绿色金融”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贷款统计操作指引(试行)》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金融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推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累计为我市地方法人银行发放资金20.62亿元。实施绿色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法人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编制和发布全覆盖,威海市商业银行成为全省首家“赤道银行”。深化金企合作,建立碳金融等5个重点项目库,助推金融机构和企业精准对接。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85.8亿元,占全部贷款14.7%,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在国内首次引入联合国气候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威海平行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落地;推动企业在境内外绿色直接融资,规模已达90亿元;新增243家绿色企业后备资源,已上市企业中绿色企业占比超70%,累计融资超300亿元。

  二是突出海洋优势,彰显“蓝绿融合”特色。聚焦蓝碳经济,在全国率先印发《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海洋碳汇收益权等环境权益创新推出73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落地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探索“碳汇+保险+信贷”模式,创新海水养殖指数保险等绿色险种,先后落地全国首款海洋碳汇指数保险、首批渔业碳汇指数保险和全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4.29亿元;发放国内首单“渔业贝类碳汇指数保险”,实现海洋固碳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双提升”。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探索绿色金改“威海样板”。创新五大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起党委政府强力领导、部门协同推进、市县联动同题共答的“一盘棋”格局,全面加快申建步伐。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一批先行先试成果相继落地,发布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首笔蓝色标准贷款已成功发放;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个人碳账户,实现社会公众日常低碳场景全覆盖;签约落地全国首笔省级碳普惠管理平台(试运行)海草床碳汇交易,为金融赋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效路径;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乳山市获批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国内首个合作示范区;出台全省首个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鼓励通过单列绿色信贷规模、单设绿色信贷审批通道等方式提升服务质效。目前,我市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已完成部委会签,即将报国务院研究。

  下一步,威海市将继续引导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深化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与生态产业叠加共振,不断擦亮“蓝绿融合 精致绿金”城市品牌,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威海金融力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规划发展处王雅琦,联系电线;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办公室吴晓利,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