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球友会·(中国)首页app

金融監管總局規範金融機構適當性管理全過程義務 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球友会体育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5-03-28
 QY球友会体育新闻QY球友会体育新闻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記者 曾薔)今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就《金融機構産品適當性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全面規範金融機構産品適當性管理制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就《辦法》出臺的意義,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指出,不斷規範和加強産品適當性管理,不但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關口前移,還將更好地發揮金

  QY球友会体育新闻QY球友会体育新闻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記者 曾薔)今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就《金融機構産品適當性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全面規範金融機構産品適當性管理制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就《辦法》出臺的意義,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指出,不斷規範和加強産品適當性管理,不但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關口前移,還將更好地發揮金融産品銷售在服務居民投資理財、提高財産性收入等方面的作用。這是彰顯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舉措,也有助於進一步促消費球友会体育手机版、擴內需。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資管新規”對金融機構發行和銷售資管産品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提出“了解産品”和“了解客戶”等要求。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出臺《理財公司理財産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對不同金融産品銷售管理提出要求。但上述規章制度,對金融産品適當性管理的規定較為籠統且分散,全面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不足。而此次《辦法》第一次系統、全面地對金融産品適當性管理進行規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産品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部分金融機構為追求商業利益,忽視了是否真正適合於消費者的産品推銷,甚至向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客戶兜售高風險産品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對金融消費者利益造成威脅,也增加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

  《辦法》共六章五十條,對金融機構在適當性管理全過程中的有關義務進行規範。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金融機構應當了解産品,了解客戶,對客戶購買的産品提出適當性匹配意見,銷售與其相匹配的産品。二是對於投資型産品,要求金融機構劃分風險等級並動態管理;將投資型産品的投資者區分為專業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對普通投資者進行特別保護,包括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充分履行告知義務,開展風險提示等。對於私募産品,應當面向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以非公開方式銷售等。三是對於保險産品,要求金融機構進行分類分級管理,與保險銷售資質分級管理相銜接,對投保人進行需求分析及財務支付水準評估。銷售投資連結型保險等産品,還需開展産品風險評級和投保人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四是強化監督管理。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但違反本《辦法》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視情況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並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明確,金融機構在銷售投資型産品時,應當結合投資者的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將投資者區分為專業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對兩者進行差異化的適當性管理。

  專業投資者需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私募基金管理人;二是上述機構面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産品,信託公司管理的資産服務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是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

  同時,如符合下列條件,可以向金融機構申請成為專業投資者:一是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最近一年末凈資産不低於兩千萬元;最近一年末金融資産不低於一千萬元。二是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家庭金融資産不低於五百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五十萬元;具有五年以上理財、信託、證券、基金、期貨等投資經歷,或者具有兩年以上金融産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歷。

  《辦法》指出,經申請成為專業投資者的,相關情況發生變化時,可以向金融機構申請轉換為普通投資者。

  曾剛對此表示,《辦法》充分考慮了不同類別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專業能力,將客戶分為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針對兩者分別實施區別化保護策略。普通投資者因知識和判斷能力的不足,需要接受更嚴格的適當性審查和銷售管理。

  1.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