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等省份部分危废处置企业出现收料难、危废企业相互杀价的情况。经过2021年、2022年上半年,大多数危废企业、部分从业人员都切身感受到了“行业内卷”,不论是央企、省级国企、地方国企,还是民营上市企业、私营企业,行业真正切切进入了
这三年,很多朋友在交流过程中OB欧宝娱乐,都直接或间接提到了危废价格战何时见底?目前状况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这个话题之所以受人关注,无外乎大家想了解彼此对价格战的分析和判断,行业寒冬会持续多久?自己能否撑下去看到曙光,迎来新一轮高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措施来对应对这种乱象?那么个人根据交流情况以及自身在危废企业技术运营提升案例,做一些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所谓见底就是“以价换量、价格战”过程出现“价格触底反弹”的时间转折点,危废行业涉及设备企业、工程企业、集成商、危废处理企业这几方面的主体,哪些危废业务占比高或危废业务依赖度高的企业都想搞清楚行业接下来的趋势和规律,以便做好应对和调整,获得更好的企业发展。危废行业现阶段的见底节点,并不意味着价格见底会马上反弹,这是因为优胜劣汰过渡期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论破产还是兼并重组、升级换代都需要时间;加之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企业还会不断涌入,这就增加了见底所需时间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危废价格整体性反弹,滞后于危废价格战整体见底,因此不同的危废企业需要系统谋划适应自身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来积极应对行业变化。
现在的局面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或者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这是一个需要重点分析的话题。
众所周知,危废企业快速发展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两高司法解释。2013年之前的危废处理业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或产业,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那时屈指可数的企业处于原始拓荒的状态,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例如危废处理所需的装备、设备供应商可供选择。
两高司法解释、环保督察等政策和执法,释放了存量的危废处理需求,带来了危废处理的市场缺口,加速了危废行业的兴旺、泡沫形成及正在退潮的过程。2014年发展到今天,危废处理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供应链,投资者可以轻松地、以市场化手段获得危废项目从设计、建造、运营等各方面的供应商和资源,危废处理设施数量、处理产能及资质规模在过程中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也导致短时间内出现了危废处理产能超出了危废委托处理需求,从而导致危废量价齐跌局面的出现,不排除有些地区环保执法力度不足而出现的非法处理。但总的来说,危废处理产能已经较好的满足和超出了实际处理需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以后的新增危废产能,即危废跑马圈地运动促成了目前危废行业的第一次过剩,有些企业在跑马圈地运动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有些企业在跑马圈地运动中酿出了苦果,还有更多企业正在经历持续下滑的寒冬。
危废跑马圈地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危废产能,可以简单地分为:落后产能、普通产能、高质量产能及协同处置产能。
投产较早的落后产能和普通产能都为投资人创造一定的回报,这部分投资人已大部分或完全收回投资成本,但在目前的市场抢料竞争过程中处于下风,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甚至亏损的风险。
投产较晚的普通产能,在总的量价齐跌市场形势下,即使采用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也会产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同时这些产能正处于收回投资成本的过程中,在已经成本倒挂或即将成本倒挂的经营中,存在现金流持续下滑或断裂的风险,面临回收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双重压力。
已经投产或在建的高质量产能,即有可靠的危废来源、相对合理的危废价格、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或者具有较为领先的技术和装备、生产效率高、显著的成本优势、资源化产物附加值高,这类产能的总体占比相对较小,他们能轻松跨越现在的价格战,研究和提升下一阶段的企业竞争力则是他们的重心。
协同处置相对而言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但协同处置受工业窑炉的工况限制较大,工业窑炉虽然温度高,但多种类危险废物协同处置的热化学、热处理过程和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工业窑炉有特定的运行工况、工艺制度和纪律要求,协同处置意味着工业生产和危废处置的工艺技术平衡,因此工业窑炉适合处置的废物种类和数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适合难分解型有机废物的处置。目前协同处置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的体量的龙头企业,有些企业围绕碳减排碳中和这个风口,正在探索外挂炉处理有机类危险废物,替代和降低传统能源消耗,实现减污降碳增效的目的。对于非协同处理企业来说,协同处置趋势不容小觑,市场(废物)因处置方式多元化而分流的程度正在进一步演化和加剧,非协同企业应理性看待,过于悲观和盲目自信都不利于企业发展,切忌矫枉过正。
危废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晴雨表,收料难、价格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会愈演愈烈,整体行情的持续性下滑,必然导致所有企业都会卷入价格战之中,没有旁观者,更没有明哲保身的骑墙派。
因此,价格战见底的节点取决于:佛系(已有)产能规模、新增产能规模及面市时间、危废处理端的环保执法力度、危废存量及增量空间这几个主要因素。
从政策层面来看,固废法、危废名录及豁免清单等政策建立健全速度来看,该要求处理的危废已然明确,通过实践证明低环境风险的已纳入豁免清单;工业产废端大幅度扩容增量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相反的,绿色清洁生产原则下的源头减量、低产废系数的工业升级换代正在进行;寄希望于挖掘危废存量和增量,显然是行不通的。
从危废企业的所有制类型来看,佛系产能是确实存在的,比如地方国有性质的危废企业,他们履行危废处理兜底的使命感更强,市场化程度更低,面对竞争时市场行为更为佛系,抢不赢不抢、争不赢不争,民营企业会蚕食他们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佛系产能还包括某些集团化危废企业处于停滞状态的危废项目,由于股东矛盾、启动铺底资金占用大及预期运营成本高等原因,项目运营处于停止状态,对外呈现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状态。总的来说,佛系产能的规模越大,意味着留给其他企业的市场空间更大,会拉长价格战的时间周期,行业探底会更晚。
从新增产能来看,疫情期间仍有大量危废项目建设,建设进度会受到疫情封控和行政审批进度影响,若这些新增产能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僧多粥少的格局,成为行情持续性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新增产能规模越大、产能释放越快、上市越早,会加剧危废价格下滑,价格见底的节点会更早出现。
从危废处理端的环保执法力度来看,近几年危废监管的技术标准不断升级和健全,例如焚烧、填埋、火法多金属回收技术标准,油泥地方标准,飞灰、废盐、溶剂、活性炭等团体标准纷纷加快编制和出台,但危废行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执法标准的不统一、执法力度不足,导致危废企业端环保执法效果不甚理想,执法过程往往是查台账等规范化检查,未起到分良莠的行业宏观调控作用。因此,短期内危废企业不能寄希望于规范化基本功来实现优胜劣汰;换句话说,环保执法对现阶段危废价格见底的影响甚微。
从工业窑炉协同处置来说,水泥窑协同相对成熟,工业锅炉、钢铁等协同处置起步相对较晚,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下,工业窑炉协同危废是大势所趋,必然分流和挤压传统危废处理产能的市场份额,水泥窑协同处置外挂炉、耦合炉技术(如热盘炉、热解炉、阶梯炉等等)会逐步提高实际协同处理量,与回转窑焚烧、柔性填埋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
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油泥OB欧宝娱乐、铝灰、有机溶剂、废油、多金属回收、废活性炭、废盐等领域,新项目正不断上马,不断分流传统焚烧填埋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加剧资源化领域的企业分流。
综上所述,佛系产能会延缓市场见底,新增产能会加快市场见底,新增产能的释放时间越早市场见底越快,工业窑炉协同加码及水泥窑协同技术升级会加快市场见底,无害化转型资源化、新增资源化、资源化利用设备升级均会加快市场见底。
市场见底是危废处理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危废价格持续下滑到危废企业严重成本倒挂的临界状态所对应的时间点,处理越多亏损越大,会出现现金流断裂,扭亏无望,停产歇业,破产重组等局面。市场见底会比大多数人的预计来的更快,个人认为2023年底、2024年底是值得观察的两个时间点。
这几年,行政化程度高的地方国企平台旗下的危废项目,资金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的危废企业,会相对稳定一些。多元化业务的上市企业旗下的危废项目则会出现较大的动荡,因为上市企业可以剥离连续亏损业务。市场化程度高的央企和国企会收缩危废业务体量、清退部分亏损危废项目。
目前行情下,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打算。根据降本增效的活动,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维持型和改良型两种。
➤ 维持型策略:主要是解决和处理日常生产处理过程中的设备故障问题,以维持设施装置运行为目的,生产效率(长周期、连续、安全、稳定、高效)没有得到本质性改善和提高。维持性措施在市场红利期确实有效,设备能运行、设备运行时间越长利润越丰厚;价格战期间,企业比拼的是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成本越低市场话语权越大。
➤ 改良型策略:维持已有业务,寄希望于“加速新建项目投产”、“增加资源化业务”、“增加无害化业务”、“资源化业务增项或扩能”、“并购”、“布局风口业务”、“IPO上市”等策略、战略,以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些措施都属于商业层面司空见惯的操作手法,既然是商业手法,必然存在投资风险。
如何控制投资风险这是一个系统性工作,目前不同企业的商业行为具有典型的个体性差异。例如,上市后如何保持业绩稳定和增长?并购项目的泡沫如何消除并保持持续盈利?新增资源化业务能否快速释放产能并拥有成本和质量优势?风口业务是随大流的一拥而上还是孵化多年的一朝爆发?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性分析研究。
个人认为,同一区域的市场和客户资源,面临众多的区域内同业同质化竞争对手的抢夺,甚至有跨区域竞争对手(跨省转移)参与竞价,愈发公开透明的价格博弈竞争下,为了生存发展企业必然要主动参与价格战,一定程度来说是价低者更受产废企业的青睐,因此危废企业面临市场在外的难题。部分企业对危废价格和数量的掌控度也在持续下滑,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小。
目前,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危废企业的市场行为唯有随行就市、积极参与、维系好客户关系,以平价或低价方式,才能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才能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危废企业做好精细化运营和降本增效工作,以生产促市场,以技术促生产,从而实现市场和生产的平衡,即多营收与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和高值服务或产品。这就要求企业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团队一手抓技术,一手抓设备一手抓工艺,对企业进行系统诊断,找出制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影响因素和薄弱环节,科学施策,方能正本清源。红利期依赖设计院、设备厂商的路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难以长期奏效,无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简言之,维持型策略不符合价格战的行业发展规律要求。改良型策略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为,危废行业的市场红利期已经消失,危废绝大部分领域基本饱和,轻松愉快的赚钱模式行不通了。
短期来说,企业需做好现有产能的技术升级,不断缩小与先进企业的成本差距。首先,应提高行业认知,对标国内(领域)先进企业,进行全成本分析,确定降成本项目;其次,明确技术升级的方向和步骤,进行系统性诊断(设备、工艺流程及工艺运行),找到消缺整改的合理措施、办法及方案,从易到难、优先解决制约生产的重大卡脖子问题;第三,团队的优化再造,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危废企业往前发展的驱动力;最后,持续加强企业技术培训,让员工隐性知识内化集体显性知识,助力企业长期发展。
长期来说,危废企业应及早谋划技术换代工作,形成技术和成本领先优势。经历过价格战-优胜劣汰的洗礼(新陈代谢)后,会有一批老企业存活下来,也会有一批新的企业存活下来,这期间必然会出现新的技术、工艺、设备及商业模式。短期的产能技术升级,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领先优势,行业见底后会再次进入二次高潮和二次价格战,企业应提前预判和侍机换代,做实做好产能技术换代,构筑技术护城河,实现更大的发展。
目前各区域(省)危废焚烧产能已经过剩,百吨回转窑焚烧线已经普及;若此时老的焚烧企业再扩建一条100t/d危废焚烧线,必将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并不能形成同业竞争优势、技术成本优势;扩建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份额被瓜分抢占的风险。建议企业对现有焚烧装置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团队优化和技术培训,采用局部消缺改造的小投入方式,弥补设施技术缺陷,补齐成本短板,如此经济性更好。或者采用替代回转窑焚烧的高温气化等技术,利旧烟气净化系统,实施产能的技术换代,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目前已经出现部分人员转行其他环保领域或工业生产领域。随着价格战持续深入,危废企业的优胜劣汰必将出现。部分企业消化不了一部分人虚高的薪资,因此高管、高收入岗位将会出现较大的人员转行流失,这部分人的选择空间会越来越窄,因为活下来的企业需要的是有真技术、真才干的人,而非讲商务、讲人脉、讲资源、讲故事的人。躺平混工资的人,也会面临较大的麻烦,因为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更加明白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意味着学习能力强、敬业的人将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随企业出局而再选择的人,也面临较大的麻烦,因为这部人对企业和职业发展缺乏判断和规划,企业的出局会影响个人的口碑。同时也存在一类预判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人,他们会主动换工作,谋求个人想从事的领域,完成技术和经验积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观展快人一步!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注册登记免费参观“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及“中国国际金属加工液及表面清洗技术展览会”